當時之所以會選擇擔任大學老師,絕對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個比較符合社會期待的工作,而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喜歡教學,喜歡看到別人因為我的引導而有所成長。
被害人當時19歲,是一名大學生,正從打工的地點下班騎自行車返回住所。一審判斷 被告對於犯案的過程大致坦承,但被告稱原本並沒有殺害被害人的故意,之所以將燈油澆淋在被害人身上,是打算威脅被害人不要報案。
隨後,才將被害人帶下車。因此,當下被告萌生前往友人處所、施打安非他命的念頭。該案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,服刑期間因涉嫌本案遭到逮捕,一開始被告否認犯行,隨後即自白犯案過程。當下被害人痛苦掙扎,隨後倒臥在數公尺外的水泥磚中,氣絕身亡。另一方面,被告在焦急地尋找釋放被害人下車地點的同時,又擔心將被害人放走後,被害人可能會報案,因而萌生殺意。
但因害怕被害人事後會報警,因此才會決意殺害被害人。當下,被告叫被害人坐在地上,並將燈油澆淋在被害人全身,並威脅被害人要點火等。《中國青年報》12日評論,醫療反腐,無疑是最近一段時間關乎民生福祉和社會公平的大事。
內容指出,把院長都抓了,以後腐敗就不存在了嗎?不會的。文章稱,當前體制機制不健全、制度形同虛設、權力制衡不夠,也助長了由風變腐。《人民日報》則指政府展開全領域治理,既是為了揪出醫蠹,更著眼於凈化醫療生態,為整個系統正名。《澎湃新聞》昨(13)日報導,近日,重慶市豐都縣委常委、縣紀委書記、縣監委主任李源源在最新一期《中國紀檢監察》雜誌上解析鄉鎮衛生院長腐敗的成因。
文章認為,在這種情況下,醫生會「磨洋工」(慢做事拖時間),反正就這點錢幹多幹少一個樣,本來10分鐘看一個病人,以後一個病人看1小時,擠爆候診大廳,也滿足民眾希望醫生仔細看診的願望,反正「疼在你身上,我又不疼」。例如,現有的藥品等採購制度不完善,導致鄉鎮衛生院長自由裁量權過大,客觀上提供了權力尋租、以權謀私的條件。
如果光反腐,卻不允許醫療市場化,結果就是讓醫院和「供銷社」無異。其中一位院長的違紀違法行為持續了5年,另一名院長違紀違法行為更是長達10年,暴露出上級主管部門履行主體責任的缺位。要在競爭中取勝,獲利的唯一辦法就是爭取患者青睞,樹立良好口碑,辦法就是「提服務、優流程、降成本、降價格」。文章稱,鄉鎮衛生院長作為關鍵少數,也是不法經銷商「圍獵」的重點對象,從日常吃喝玩樂開始,到逢年過節收受紅包禮金,再到按銷售利潤提成非法收受財物,一步步墜入腐敗深淵。
在中國,普通民眾「看病貴」、「看病難」的積弊始終揮之不去,而醫療系統與藥商、器材商等企業則有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,都加深了中國民眾對醫療體系的不信任,病患、家屬與醫護人員的衝突及官司更時有所聞。也有評論認為,若醫療資源仍被政府壟斷缺乏競爭的體制不變,老百姓看病恐怕還是「又貴又難」。其中包括,中國醫護人員的法定薪資,與歐美、日韓、台港等地的醫護人員相較均偏低,基層培訓醫師實領月薪僅人民幣1600元(約新台幣6880元),無法反映其專業特性、工作負擔及社會地位,進而給了醫護人員「想貪」的動機。醫藥反腐,中國民間除了肯定疑慮也漸增 (中央社)中國強力醫藥反腐,贏得掌聲的同時也引來「風聲過後又如何」、「醫生都被抓了還有人看病嗎」、「治標不治本」等擔憂,評價漸趨分歧。
因此,醫護人員待遇能否根本改善,是反腐之後的一大問題。醫藥反腐風暴,紀委解析:鄉鎮院長裁量權過大 (中央社)中國掀起醫藥反腐風暴,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、書記被查。
截至8月12日,今年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、書記被查。但在打擊層面擴大後,隨之而來的不同聲音隨之而起,使得這項醫藥反腐在民間的評價開始出現分歧。
一篇「把院長抓了,你照樣看不起病」的網文最近受到熱議。這篇文章主張,解決「看病難、看病貴」,出路在「市場化」。在強大威懾下,這些事情不會明目張膽,只會以更隱秘和扭曲的形式繼續存在,「抓不住把柄而已」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披露一個案例,雲南某醫院以人民幣3520萬元(約新台幣1億5000萬元)買入一台要價格只約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,中間的回扣,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。另外,四川省資陽市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、院長劉學鵬被發現從商人處收受的「感謝費」現金放在家中,以20萬元為一捆藏在沙發底下外,也藏在衣櫃大衣及衣櫃頂部等。也有人質疑,醫藥反腐動靜雖大,但是否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則是一大問題。
如果制度不改,收錢的醫生雖然被抓,沒收錢的醫生「早晚也會收錢」,而藥商也還是會送錢,反腐恐怕沒完沒了,醫界將永無寧日。在這種情況下,醫藥反腐能否解決中國民眾「看病貴」、「看病難」的問題受到關注。
這也提醒相關人員伸手必被捉,守住初心存敬畏,別等到「撞牆上了才知道拐」。綜合陸媒報導,中國國家衛健委7月起與教育部、公安部等部門,展開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以來,監管部門持續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,公開訊息顯示,不僅嚴查醫藥代表,醫院也開始查科室、查醫生。
醫療機構的關鍵人物成為本輪醫療反腐聚焦的重點。只要開放設立私立醫院,讓公立醫院每個有點資歷的醫生都能自開醫院,醫院就像飯館般遍地開花。
此外,近來醫藥反腐雷厲風行,部分地區出現上自院長、書記,下至衛生院主任都被抓的消息傳出後,一些民眾對「將來會不會沒有醫生給我看病」,「沒被抓的醫生恐怕醫術也不咋地(不怎麼樣)」的擔憂也開始蔓延,議論不絕於耳,以致出現「反腐不能一鍋端」的反面聲音內容指出,把院長都抓了,以後腐敗就不存在了嗎?不會的。《中國青年報》12日評論,醫療反腐,無疑是最近一段時間關乎民生福祉和社會公平的大事。在這種情況下,醫藥反腐能否解決中國民眾「看病貴」、「看病難」的問題受到關注。
醫藥反腐風暴,紀委解析:鄉鎮院長裁量權過大 (中央社)中國掀起醫藥反腐風暴,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、書記被查。《人民日報》則指政府展開全領域治理,既是為了揪出醫蠹,更著眼於凈化醫療生態,為整個系統正名。
一篇「把院長抓了,你照樣看不起病」的網文最近受到熱議。也有人質疑,醫藥反腐動靜雖大,但是否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則是一大問題。
綜合陸媒報導,中國國家衛健委7月起與教育部、公安部等部門,展開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以來,監管部門持續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,公開訊息顯示,不僅嚴查醫藥代表,醫院也開始查科室、查醫生。例如,現有的藥品等採購制度不完善,導致鄉鎮衛生院長自由裁量權過大,客觀上提供了權力尋租、以權謀私的條件。
這也提醒相關人員伸手必被捉,守住初心存敬畏,別等到「撞牆上了才知道拐」。此外,近來醫藥反腐雷厲風行,部分地區出現上自院長、書記,下至衛生院主任都被抓的消息傳出後,一些民眾對「將來會不會沒有醫生給我看病」,「沒被抓的醫生恐怕醫術也不咋地(不怎麼樣)」的擔憂也開始蔓延,議論不絕於耳,以致出現「反腐不能一鍋端」的反面聲音。其中包括,中國醫護人員的法定薪資,與歐美、日韓、台港等地的醫護人員相較均偏低,基層培訓醫師實領月薪僅人民幣1600元(約新台幣6880元),無法反映其專業特性、工作負擔及社會地位,進而給了醫護人員「想貪」的動機。醫藥反腐,中國民間除了肯定疑慮也漸增 (中央社)中國強力醫藥反腐,贏得掌聲的同時也引來「風聲過後又如何」、「醫生都被抓了還有人看病嗎」、「治標不治本」等擔憂,評價漸趨分歧。
如果制度不改,收錢的醫生雖然被抓,沒收錢的醫生「早晚也會收錢」,而藥商也還是會送錢,反腐恐怕沒完沒了,醫界將永無寧日。文章稱,當前體制機制不健全、制度形同虛設、權力制衡不夠,也助長了由風變腐。
在中國,普通民眾「看病貴」、「看病難」的積弊始終揮之不去,而醫療系統與藥商、器材商等企業則有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,都加深了中國民眾對醫療體系的不信任,病患、家屬與醫護人員的衝突及官司更時有所聞。如果光反腐,卻不允許醫療市場化,結果就是讓醫院和「供銷社」無異。
文章稱,鄉鎮衛生院長作為關鍵少數,也是不法經銷商「圍獵」的重點對象,從日常吃喝玩樂開始,到逢年過節收受紅包禮金,再到按銷售利潤提成非法收受財物,一步步墜入腐敗深淵。截至8月12日,今年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、書記被查。
80个项目已完工3个,正在建设45个,今年将新开工25个。
按照规划,到2020年山西地面煤层气总产能将达到400亿立方米、管线总里程突破1.5万千米,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8400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从企业规模看,大、中、小型企业PMI均有所回落。
开展全委行政备案事项清理和规范工作,取消带有审批或变相审批色彩的备案事项,提高备案的规范化和透明度。
对于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,姜大明要求,要按照分类推进,落实整改,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,加强调查研究、认真总结整改工作经验,区分不同情况,集中精力推进问题整改。
7月1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,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,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。